摄影参数
1.光圈
光圈(Aperture),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,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,它通常是在镜头内。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。
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,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,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,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。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。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,其中,F=镜头的焦距/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。
光圈大小
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: f1.0,f1.4,f2.0,f2.8,f4.0,f5.6,f8.0,f11,f16,f22,f32,f44,f64。
F后面的数值越小,光圈越大。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,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,光圈越大,进光量越多,画面比较亮; 光圈越小,画面比较暗。
光圈作用
- 限制由镜头进入的光通量,调节影像的亮度;
- 减少镜头的残留像差,提高解像力;
- 变换景深;
- 使画面中心部和边缘部的光量均匀。
2.焦距
镜头上有两个重要的参数,一个叫最大光圈,一个就是焦距。
焦距,这个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决定我们的视角,就是决定了取景的范围。
比如一支镜头:Canon EF 70-200mm f/2.8L IS II USM
其中70-200mm就是表示了这支镜头的焦距,是从70mm开始的,到200mm结束。焦距有两个数字表示这是一支变焦镜头,焦距覆盖了从70mm到200mm的整个焦距段。
200÷70≈2.86,所以这是一支2.86倍的变焦镜头。
其中f/2.8L指的是最大光圈,前面有提到
再比如:Canon 50mm F1.4 USM
其中50mm就是这支镜头的焦距。只有一个数字表示这是一支定焦镜头,焦距一般是一个以mm为单位的数字
这个数字越小,我们叫焦距越短,我们的视野就越宽,取景范围就越广,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多,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的面积就越小。
这个数字越大,我们叫焦距越长,我们的视野就越窄,取景范围就越窄,画面中容纳的景物也就越少,但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
超广角:
超广角一般指的是24mm以下的焦距,因为视角大,所以适合拍摄大场景,建筑啊,风景啊,都是可以的。因为往往可以离很近拍摄,所以有很强视觉冲击力,也很适合新闻摄影拍摄。
具体广角相关内容见知乎“摄影笔记”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6637062
3.快门
简单的说,快门就是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的。快门的时间越快,曝光的时间也就越短,快门时间越长,那么曝光的时间就会越长啦。快门时间的长与短,都有其独特的特点,也就是对应的曝光量的多与少。
快门速度在相机上的表示主要是分为量大阶段,以秒为分界,常见的快门速度有30s、15s、8s、4s、2s、1s、1/2s、1/4s、1/8s等等等等~
现在的相机快的快门能1/8000s
影响曝光的三大因素,快门光圈ISO,快门居首,可想它的重要性和对曝光的影响。上面我们说,快门越慢得到的曝光量也就越多,那么这个曝光度肯定也就是更高啊。但是 这个慢速度的快门一不小心就会把画面拍糊掉。但是快速快门得到的曝光量又不够
快门速度对照片效果的影响
快门次数的寿命
快门次数=拍摄张数,快门次数1w,就说明已经拍摄了1w张照片。
快门都是有寿命的,同时也是可以续命的。
就佳能不同等级的机身来说,高档机身如1系可以拍50w次以上;中档如5D3快门次数在15w次左右;入门级入700D寿命则在10w次。
4.ISO感光度
ISO代表的则是相机底片或者感光元件的感光度。
感光度在摄影中是非常重要的,它决定了记录下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量以及快门需要打开的时间。低的ISO感光度意味着拍摄一张照片,感光元件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或者更多的光量。较高的ISO效果则相反,相机纪录照片所需的光量更少,曝光时间更短。
一般来说,数码相机提供的标准ISO范围是从100到12800。数值越低感光度越低,相反,数值越高感光度越高。
感光度的数值变化都是按2倍上升或者一半下降,这代表的是曝光的1挡。举例来说, 感光度从ISO 100到ISO200是上升了1挡,从ISO 1600到ISO 100是下降了4挡。这在计算曝光的时候很关键:如果你把ISO、光圈和快门速度中的任意一个提升了1挡的话,那么需要把另外二者之一调低1挡方可保持相同的曝光。
5.EV
EV,Exposure Value,也就是曝光值,对于一套成像系统而言,成像的完整含义是镜头供给的通光量值,与测光单元测出的正确曝光所需的曝光值所匹配,换句话说就是当镜头提供的EV值与测光所需的EV值相同时,即可实现数学意义上的正确曝光。
EV是由光圈和快门速度构建的,对同一块CMOS而言,F5.6+1/125秒所获得的EV值,等同于F4+1/250秒、F2.8+1/500秒、F2+1/1000秒或F8+1/60秒、F11+1/30秒
计算公式如下:
我们的光圈F值比如F1.4 (1/1.4) 、F2 (1/2)、F2.8 (1/2.8),快门速度比如1/2秒、1/4秒、1/8秒,F1.4以2秒曝光,代入上式可得EV=0,而F2+4秒、F2.8+8秒也同样EV=0,所以相同的EV理论上有无数种F值与快门速度的组合。
供给面
而对于成像系统的镜头供给面而言,EV值越高时,相同光圈下快门速度越快,或者相同快门下F值数字越大(也就是光圈越小),这说明被摄物的辉度或照度够高。所以基本可以理解为EV越高,拍摄环境的亮度越高。
需求面
也就是测光,目前的相机内置的基本都是反射式测光,也有入射式测光。
反射式测光,也就是测量物体自然表现的亮度,luminance,也就是辉度。
入射式测光,就是测量投射到被摄物上的亮度,illuminance,即照度。
无论是哪种测光方式,最终确定所需通光量还需要让感光度参与进来,作为电压信号放大的步骤,它的设置值也会影响通光量需求。
对于自动曝光相机而言,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测光单元计算出曝光的需求量,再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应的EV对照表,按用户设置进行调整,比如光圈优先就是用户调整光圈,系统自动计算快门速度。当两者匹配时就是正确曝光
这个匹配完成就是根据下面公式,通光量供应面采用的是EV为单位,那对于测光需求面而言,同样使用EV,对于常用的机内测光而言,我们有:
- f表示光圈的F值
- s表示快门速度
- I表示ISO敏感度
- L表示物体辉度
此时的K是反射式测光的常数,事实上入射式也有一个常数C,它俩的比值就是辉度L和照度E的比值:K/C=L/E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置测光表既能测入射也能测反射的原因,因为他们之间是可以计算转换的,以机内测光的18%中性灰而言,K/C=L/E=0.18。
总体关系就是这样:
所以,以此为计算基础即可通过ISO、辉度、反射常数K值,或ISO、照度、入射常数C值为需求面参数来匹配F制光圈和快门速度的供应面参数,实现正确曝光。在1960年的美国国家标准定义里给出了K的参考值3.125
总结
EV的意义在于帮助相机测光单元正确测定镜头提供的光,镜头提供了多少EV,测光单元就让光圈、快门以该EV值为准设置调整范围,用户可在该范围内自己选择光圈快门。照度或辉度不变的情况下调整ISO,比如增大ISO相当于就是提高了需求面的EV,相应就需要增加供应面EV,所以快门变快或光圈变小,但出片亮度与调整ISO前一致
相对应的是调整曝光补偿,它修正的是供应面EV,加曝光补偿建立在测光单元先准确测定供需两面匹配的EV值之后,补偿系统要求拍得更亮!于是直接在它认为准确的基础上干预光圈变大或快门变慢,拍出来的照片亮度超过调整曝光补偿前。换句话说就是供应面EV>需求面EV
相关链接:
- 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571618539022448&wfr=spider&for=pc
-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4412730
-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6637062
-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6659855
- 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13114428700773463&wfr=spider&for=pc
- 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598778306388717379&wfr=spider&for=pc